<
12月20日
—年度安徽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公布
淮北两处上榜
—年度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基地名单
淮北市(2个)
濉溪县五铺中心学校(商派面塑)
濉溪县民间职业泗州戏剧院(淮北泗州戏)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两处非遗传承基地吧
濉溪县五铺中心学校
(商派面塑)
五铺中心校始建于年。中心校现辖九年一贯制学校两所,完小七所及教学点六个。学校先后荣获濉溪县“平安校园”、四铺镇“文明校园”、“先进单位”等称号。
而商派面塑,则是淮北最具代表性非遗文化作品之一。年,淮北商派面塑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商派面塑传人商运平参加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暨安徽文化年,作为重点展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受到中国驻瑞典大使、驻瑞典使节夫人、瑞典友好人士等围观称赞,让淮北非遗走向了世界!
△商派面塑参加
“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活动现场
五铺中心学校遇上商派面塑则是在年。为使学生有条件接受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濉溪县五铺中心学校少年宫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聘请商派面塑传人商运平老师为本校少年宫辅导员,开设了“商派面塑非遗文化进校园”课程。少年宫从长期规划、物资保障、课程安排、教材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周密考虑安排。
濉溪县五铺中心学校少年宫自从有了面塑特色活动项目,学生的作品多次在县、市级手工艺大赛中获奖,淮北这一独特的传统技艺也得到与传承、发扬。
濉溪县民间职业泗州戏剧院
(淮北泗州戏)
泗洲戏原称“拉魂腔”,是淮北地区的主要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苏北及鲁南等地区,约有多年历史。据传,与江苏、山东的柳琴戏同出一源。
△泗州戏《陈士铎赶会》
泗州戏深深植根于淮北平原的情感沃土,且紧傍着生动、火热、温馨、恬适的农村生活景观,它不仅是泗州戏风采魅力的生命源泉,更是地方戏活力四射的审美根源。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淮北市"送戏进万村"活动
在淮北文艺各界的努力工作下,泗州戏在声腔艺术、表演艺术和剧目的创作、整理工作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除挖掘整理了《吕蒙正赶斋》、《樊梨花》、《小南堂》、《吵年》等传统剧目外,还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现代剧目,如《结婚之前》、《两面红旗》、《摔猪盆》、《喝面叶》等。
来源:安徽文旅、淮北文旅体
推荐阅读HOTNEWS
?确定!年1月起实施!?“战疫”72小时!?今天,淮北再上《人民日报》!?淮北“小川藏线”,快去打卡!?淮北,首次突破亿!?补充公告!延长!
原标题:《名单公布!淮北两处上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wh/1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