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Hi,欢迎打开信工新青年!
这是本周的第8篇推文
一般的省份的大学之间都是互相照顾的,但是有个省的大学偏偏散的完全不像是同一个省的大学。它是谁?那就是传说中的“内斗大省”——江苏省。
当你高考报考时,你会发现,苏州极力在推苏州大学,镇江极力在推江苏大学(江苏大学在镇江),扬州极力在推扬州大学,无锡极力在推江南大学,常州极力在推常州大学……
总而言之,就是完全在各干各的,互相竞争得宛如不在一个省。
江苏总是不按套路出牌的那个。不信?那么请问江苏大学在哪?
—emm,南京?
—哦不,是镇江。
本文首发于:信工新青年ID:NchuXgxy
在疫情期间,江苏的“散装”更是让它又火了一次。
记得疫情开始严重时,全国各个省份以省级名义逐步启动“一级响应”。唯独江苏与众不同,先是省级通知,随后各个市又以本市的名义各自发出通知。
而在对湖北省的援助中,江苏各市更是像处在2G网一样,分别派出了自己的医疗队,从各大机场起飞,支援湖北,单单一个孝感市就迎来了十支来自江苏的援助。
怪不得,江苏省被网友戏称为联邦制省份,简称——苏联。有人云“集装的东北,散装的江苏”,诚不我欺!
俗话道有果必有因,今天小编就来分析分析江苏这“弹丸之地”是如何变成如今这副“群雄割据”的模样的。
part1.历史原因
事实上,江苏省内的争端在宋朝就初见端倪。宋代一级行政区叫做“路”。今天的长三角一带在北宋分成了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和两浙路。苏北在当时的两淮地区,而苏南、上海和今天的浙江都在“两浙路”。
南宋时期,苏北在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的南部,是宋金前线。那边是一个要塞,所以一直到蒙宋对峙的时代,还是前线,甚至最后临安都打下来了,两淮还在硬抗。因此直到如今,由长江分隔的苏南与苏北依然在互怼个没完。
时间推到明清,为了防止民众团结一心,聚众造反,封建统治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传统艺能:瞎划疆界,把一个地理空间内的要冲给划到隔壁的行政区内。于是本身文化大相径庭的苏南与苏北就被划到了一块儿。
尤其是清朝,江苏巡抚把发达板块弄了个江苏布政使,衙门在苏州,而苏北弄了个江宁布政使,管苏北。这一习惯贯穿清朝,当地居民也逐渐产生身份认同,发达板块倾向于自称“江苏”,而发达板块之外的地方则更认同江宁府,甚至坚持自称“江南”。
苏南:我和芜湖、宣城(两地都位于今天的安徽省)玩的那么好,为什么要把我和这玩意儿(苏北)放一起。
苏北:我和你熟吗?说得好像我想和你放一起一样。
苏南苏北:
#^#……*%¥%#!!
part2.地理原因
刚才讲到,江苏省内斗主要集中在南北(当然各大城市间也互怼个没完),这与地理上的分隔密切相关。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江苏省地处冲积平原,地势一马平川,境内连高峰都没几座,唯一的天险就是在古代被视为天堑的淮河与长江。
学过地理的朋友们应该都熟悉“秦岭—淮河”线,那是公认的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两边在气候上更是天差地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仅两条大河分界,江苏省就可自北向南分为属于淮北(淮海)、淮南(江淮)和江南(江左、江东)的三部分,造成了江苏省“三分天下”的局面。
不仅如此,江苏省的划分方式甚至至今还未统一,无论哪种都会遭到各自区域内部的嫌弃。
part3.文化原因
文化认同感是团结人民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江苏省境内的文化风俗千奇百怪,这一点在方言上体现尤为明显。你们听说过江苏话吗?嗯?好像没有对吧。
没有“江苏话”不是因为江苏没有方言,反而是因为江苏的方言实在太多了,真正达到了“十里地一种话”的程度。
这一点,作为江苏人的小编深有体会。小编的家乡作为一个人口不足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县级市,城区与乡下的口音竟然不一样,与近在咫尺的隔壁县市的口音更是有天壤之别。
邻近县市的两人聊天不但完全没有亲切感,反而像是对牛弹琴,谁也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而传说中的南通,一个市就有六种方言,不愧是活在传说中的城市。
不仅没有江苏话,江苏各市的人甚至直接省略掉“江苏”二字,自称是南京人、苏州人或徐州人,这让本来就没有存在感的“江苏”这个词更是雪上加霜。
至于饮食文化,江苏南北的差异也相当明显。江苏北部的徐州地区在历史上一度隶属过山东省,因此保留了豫西,鲁南的基本民俗特色。因此想去那里尝江苏特色菜的童鞋们可以直接放弃了。
所以你们不妨将目光转向苏南。
如果你们爱好水产海鲜,那么南通与盐城就是最佳选择;如果你们口味较为清淡,那就移步苏锡常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吧!(那里是真正意义上的苏南,有钱的江苏省中最有钱的地方,东西也好吃,我超爱这里的!!!)
家喻户晓的狮子头、糖醋排骨、炒青菜都在这里,好奇的小伙伴可以去苏州尝试一下。
而扬州镇江等地由于地处京杭大运河沿线,在古代与外地的交流最为频繁,逐渐形成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独特饮食习惯。到了那里,各位精致的boysandgirls可就有口福了。
(看到这些我都饿了,好想吃啊)
part4.经济原因
其实上面说的情况在其他省份也不鲜见,例如内部方言分布更加混乱的福建和广东,以及众多少数民族杂居的云南和贵州。
甚至和江苏省状态相当类似的也有一个,那就是隔壁的孪生兄弟安徽,那么为什么只有江苏省的“散装”出了名呢?
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差距,在当今的发展背景下,谁经济发展的好,谁就有优越感。
一些老牌城市,虽然发展没有那么顺利,但是文化底蕴还在,所以老牌城市的文化优越感和新兴城市的经济优越感,经常发生碰撞,就出现了相互谁也管不住的局面。
今日江苏省的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在省级行政区中仅次于澳港沪京四个城市,并显著高于第二位的山东。
而且尽管江苏省的经济在整体上呈现着“南强北弱”的态势,但其在地级市层面的地域经济差异依然相当平衡,仅次于浙江和山东,而全省的人均GDP更是居全国第一。
在县级层面,江苏更是一枝独秀。年全国百强县市中江苏有24个,独占四分之一的席位,居各省之首。苏南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地则常年霸占该榜的前四名。
这种状况就导致了各地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势话语权,最终使得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声音能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种“多极化”的情况带来了他省罕见的“省域认同缺乏”的现象。
这时南京只想弱弱地来一句:“我太难了”。
南京被称为我国最“悲催”的省会,作为江苏的省会,却由于各市自成一派,在省内无法体现省会的影响,反而由于地理原因与隔壁安徽省东部的一些城市打得火热。因为这个原因,南京还被戏称为“徽京”。
不过还别说,在清朝前期,南京还真当过安徽的省会,而苏州才是当时江苏的省会。
所以至今我们甚至无法对“江苏人”这个群体给出哪怕一个词的概括性定义。
最后:
诚然,江苏省的内斗会造成一定的损耗,但只有激烈的竞争才能保持各市发展经济的进取之心。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嘛。说不定,内斗才是造就江苏省如今辉煌成就的推手呢!
“散装的江苏”只是善意的调侃,江苏“十三太保”在省内斗得不亦乐乎,但一旦有事还是非常“硬核”的。
-信工新青年-
文案/葛云天
图片/张楚仪
-值班编辑/张楚仪审制编辑/刘彤责任编辑/李瑾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新媒体中心投稿邮箱:NchuXgxyyeah.net信息工程学院新媒体中心出品如有其它疑问,欢迎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喜欢就点个赞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hj/1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