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在工友眼中,他是值得信赖的好兄弟;在父母眼中,他是孝敬老人的好儿子;在乡亲们眼中,他心里装的全是群众的利益。
他就是安徽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二矿修护区党支部副书记刘明伦。多年来,刘明伦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激情,燃烧自己,温暖他人,谱写出一曲动人篇章。

“职工有病我着急,职工委屈我内疚,职工进步我高兴,职工有难我解忧”, 刘明伦这样说也是这么做的。
时刻把职工装在心里
2012年12月,刚担任修护区车间工会主席的刘明伦,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困难职工进行摸底排查,完善相关资料。他不仅很快掌握了困难职工的家庭信息、经济收入及致困原因,对其他职工的情况也了如指掌,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别人有需要或无助的时候,你能搭把手,给他带来希望和快乐,这就是爱”刘明伦说。
今年3月的一个班前会上,刘明伦发现职工曹彦飞精神萎靡,皮肤发黄,经过仔细了解得知曹彦飞患上了戊肝病,心理压力很大。他立即陪同曹彦飞一起到矿工总医院就诊,并送上500元钱和一些水果,叮嘱他注意饮食卫生。回矿后,刘明伦将这一情况及时向科区领导汇报,科区干部在他的动员下主动向曹彦飞开展献爱心活动,累计捐款2000元。考虑到曹彦飞家庭不富裕,刘明伦帮他申请了困难补助,解决了燃眉之急。
7月底,区里一名职工做脑垂体瘤手术花费大,刘明伦主动找到矿上为他申请了困难补助……平时碰上职工有个红白喜事啥的,他会主动上门帮忙、探望和慰问。几年来,自己掏钱帮扶并主动为困难职工申请救助的次数和钱数刘明伦自己都记不清了。有感激他的职工要请他吃饭但全被拒绝。相反,单位如有职工退休,他会自掏腰包小请他们一次,并组织其班组人员一起饯行话别。刘明伦说“身为一名党员干部,究竟在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职工群众眼里最清楚,心里最明白。”
用行动诠释家庭美德
刘明伦的老家泗县离矿有200公里,父母也都已80岁高龄。入矿参加工作后不能再照料老人,刘明伦便时常电话沟通,嘘寒问暖。每逢节假日,他总会买上吃的用的,带着妻儿赶到农村老家,洗衣做饭,担水种菜,一直忙个不停,安排好家中一切,才返回矿上班,邻里都说两位老人有福气。
2012年8月,岳母突然离世,岳父由于患有脑梗以及脑萎缩等多种慢性病,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专人照顾,刘明伦毅然但起了本应由两个家庭承担的责任。为使老人晚年不孤独,他动员妻子把家搬回了泗县。这几年,他先后为老人新置换了各类家电,并及时购买更换老人的换季衣服,从不耽误。
2013年12月,刘明伦调整到党支部副书记岗位,并主持支部全面工作。当上了科区主要领导,他每月的休息时间减少到了4天。每回一次家,要先从矿上坐车到淮北市百善镇,然后转车到宿州市,再转坐泗县的车,一个单趟下来需要近五个小时,这么辛苦的倒腾为的只是能陪岳父洗一个热水澡。
每次回到家中,他总是先到岳父床前询问病情,喜欢吃什么,并且主动下厨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尽量让老人开心。老人患脑梗不能行走,再加上脑萎缩,说话经常语无伦次,但老人常清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没有好女婿,我早赶‘土北集’(方言,意思是已过世)了。”
妻子马秀华常对邻居们说:“俺爸多亏有明伦,在孝敬老人方面,老公比我做的好,我为能嫁给这样的老公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
在安徽泗县刘圩镇刘界村,再难的工作,有了刘明伦就不难。前几年,政府出资给各乡镇修建了乡村公路,靠着通往外界的路,村里群众的视野开阔了。道路通了本应是一件让大家都感到很幸福的事,但刘界村的村民却高兴不起来。原来按照相关政策,政府只把路修到村头,修村内的路需要村里再自筹一部分资金。
修路需要钱,钱从哪里来,成了让大家揪心的事。因为直接涉及到群众的利益,很多村民不想也不愿出这个头,难啃的骨头就这样被搁置了起来。
2013年6月,休班回老家的刘明伦看到村外道路宽阔平坦,而村内却坑洼不平,泥泞不堪,大车小车不能进,乡亲们出行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十分不便,他立即萌生了修路的念头。
想法一说出,家里两位老人明确表态,修路是好事,全家都支持,但必须缓两年再说。理由是小孙子马上读大学急需用钱,另外为了贴补两个家,刘明伦这几年也没有多少积蓄。修路钱毕竟不是个小数目,哪能说修就修。刘明伦的回答也很坚决,为了大家的利益,我一定要啃下这个“硬骨头”。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找到了在村里威信大的堂兄刘明池说明来意,请他出面牵头组织集资修路。刘明伦拉着堂兄挨家挨户做工作,并自己带头出资4000元钱。村民们都被他的精神深深感动,大家你50元,他100元,有两户较富裕的村民甚至各拿出了1万元,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修路款10多万元。
接下来的时间里,只要回老家,刘明伦就起早贪黑地奔忙在工地上,一条长1.5公里的乡村水泥路很快竣工建成,路通了,乡亲们的心也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hj/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