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疫情期间,临工们在合肥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等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海涵/摄扫一扫看视频马路临工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一个侧影。21世纪初,由于交通便利,合肥包河区凌大塘附近逐渐形成民工聚集地,高峰时,每天有五六千名临工聚集,工人每天“打游击”找工作。疫情之下,他们的就业观念正悄然发生变化。------------------------------“回到合肥,就干了四五天活儿,没事的时候就来中心候着,最近零活儿不太好找啊!”48岁的装卸工刘福军穿着蓝色工装服,坐在板凳上,等包工头的到来。“往年这时候,早上5点多,黑压压一片等活儿的人,7点多,百分之九十的人就被‘拉’走了,一个月干上20天,稳稳地挣上五六千元……”“来了8天,干了4天杂活儿,一天元。去年这个时候,从过年到3月底,挣了将近1万块。”一旁等活儿的梁万里插了一嘴。他来自安徽淮北,之前在南京一家工厂上班,觉得约束较大,就选择来合肥当临工,今年,他也遭遇了“求职”烦恼。这一幕发生在合肥市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彩钢棚下。这里是安徽首家服务“马路临工”的公益性组织,登记在册临工约人,三分之二的临工年龄在40岁以上,学历基本是初中及以下。很多人家里有田地,农活之余出来找事做。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到访当日,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棚下只有十几位临工在等活,有人打着牌消磨时光,有人无聊地刷着手机。年的数据显示出另外一番光景:中心临工平均每天“就业率”超过72%,所有人全年就业总收入超万元。突如其来的疫情,无疑打乱了临工的挣钱计划,同时也悄然改变了他们的就业观念,给这个成立了6年的中心带来了新的挑战。临工只回来一半,倒逼出“临工共享”刘福军来合肥打工已经20年了,之前给私人老板干活,20元一天。年,经朋友介绍来到中心,主要工作是装卸货、扛水泥黄沙。这几天,他发现工友都和他一样——“愁!”同样的难题摆在了中心工作人员面前。“目前,中心只有一半临工回到了合肥。我们专设了防疫服务站,临工需要测温登记、签署健康承诺书,我们提供安全证明。”中心办公室主任吴国军介绍说,往年,3月是临工市场旺季,但目前招临工的企业不多。中心党支部书记宋凡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中心2月3日就复工了。大伙儿一直没闲着,宣传防疫政策,服务临工工作。“首先受到冲击的是服务方式,以往临工聚集,面对面服务,现在大多在家,这倒逼我们改变服务方式,采取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hj/1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