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南湖昔日为采煤塌陷的滩涂地,今朝变身风光旖旎的生态园
十四次规划的最后选择

这初秋雨晴,步至淮北南湖。微风拂过宽阔的湖面,岸边新种的雪松、水杉、枫杨风姿绰约,与波光粼粼的近7000亩连片水域交相辉映。环湖的9公里绿道已经铺就,2.5公里自行车赛道新上的油漆等着晾干,临水的石桥、湖心的小亭正在加班加点建设……
淮北上世纪大面积采煤造成大面积土地塌陷区,如何变废为宝,造福百姓,历任领导都有着那个时代的雄心壮志,而南湖这个最大的塌陷湖却一直难以绘就新蓝图。
“南湖日趋严重的问题,淮北的历任领导看在眼里,也有整治的迫切愿望,14次规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淮北市规划局副局长邵珠光谈道,“一个成形的规划需要一年左右才能出炉,可很多淮北的领导不到两年时间就进行了更换,规划做好了,掌舵人也走了。”
“除了领导变动造成的规划搁浅,区政府因招商引资需要欲进行的商业性开发,以及几个大型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而提出的娱乐商业性建设所涉及的几个规划,最终也由于资金问题、方案本身以及南湖塌陷状况陆续夭折。”淮北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王辉介绍说。
如何科学决策南湖,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2012年,初到淮北的市委书记肖超英数访南湖。污水横流、藻类暴发,南湖给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害,肖书记看在眼里,暗下决心:“建设精致淮北,南湖的生态保护势在必行!”
对于规划,肖超英没有走上老路,而是召集市发改委、规划局、建设局等相关单位、专家和设计单位对过往的14个方案逐个进行研究和论证,并多次召开评审会。“规划再招标不仅消耗时间,也浪费资源,找一个条件比较好的方案为基础,根据现有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将更有效地推进南湖建设。”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2013年11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早在2008年关于20.12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和4.9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景观详细规划方案拔得头筹。
“说干就干”,早上班前会、晚上协调会,为确保景区建设顺利推进,淮北市领导多次召开调度会并深入施工现场视察;指挥长及各副指挥长每月召开一次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每周至少一次深入景区现场督察;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烈山区、相山区和中建七局每天两调度,现场及时解决问题。
“群众为南湖景区建设做出了牺牲,要始终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淮北市委、市政府的强调和嘱托,成了南湖征迁过程中的铁律。
2013年底,南湖的规划方案在《淮北日报》上完整地刊登,这在淮北算是头一回。老百姓踊跃反馈,不仅为建设出谋划策,更让建设进行得四平八稳、底气十足。
“要建也要拆,南湖建设中征地拆迁工作是头等大事。”南湖景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申晓光介绍说,景区核心区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已基本完成,103户百姓的安置回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8家养殖场近2亿元的拆迁补偿款及时发放到百姓手中。“为了真正还湖于民、造福于民,政府对于南湖周边部分已开发的项目进行了统一回收规划,用于办公和服务,最大限度地隔离了商业气和利益味的侵蚀。”
此外,针对南湖治理和改造,淮北实施了一套自己摸索的“四到位六公开”拆迁工作模式,“核实数量、确定标准、落实补偿、实施拆迁”等各个环节公开公正,监督到位,让周边百姓监督,让知情群众监督,不一而足。
“这是一个大手笔,也意味着一个生态城市建设的大启动。南湖的建设开发不仅可以改善淮北的生态环境,更成为缓解城市拥堵、引进城市东进南扩、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的重要切入点。”淮北市委秘书长曾凡银谈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ly/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