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几年之前小编是个实实在在的历史盲,但一次次偶然的机会让小编逐渐接触江阴本土的历史文化,随着通过搜寻江阴三十三座半山,通过寻找覆盖江阴全城的历史老街和古文化,小编逐渐认识了一个真正的江阴古城。同时,小编也逐步把江阴古城的历史文化一步一步地贯穿起来,通过一系列学习,小编深深感受到:江阴上下七千年文明真的非常值得每一个江阴市民所熟知。你我都有责任去了解江阴历史,都有责任去传播分享江阴历史。江阴年历史之路是怎样贯通的?你知道吗?
远古时代
江阴处在中国“南龙”山脉之末端及与“南龙”同源伴行的长江下游入海之地。其实,在距今年前的海岸线,在今黄山、福山、梅李、安亭、长安、石门和戴山一带,江阴还处于大海之中。到了距今至年时,江阴基本上露出海面。
新石器时代
进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开始在江阴聚成原始氏族村落。距今至年前后,为母系氏族社会,江阴绮山北祁头山和护城河北岸就有当时的马家浜文化。江阴青阳南楼和周庄龙爪墩则属后继距今至年的的崧泽文化。距今年前后,属于崧泽文化晚期,江阴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江阴高城墩、长寿三河口、夏港璜塘河、西郊璜塘等均属良渚文化。良渚文化预示着父系氏族社会行将解体,开始迈入文明时代。
夏商周时代
公元前年左右,一场特大洪灾爆发,大江南北一片汪洋,先民们逃奔他乡。夏禹治水,长江下游诸江之水汇入海。洪水退后,先民们又在大江之阴重建家园,这就是马桥文化。江阴云亭距今年前的佘城遗址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它是长江下游青铜时代唯一一座古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面积达30万平方米。公元前年前的佘城西北花山东麓的花山遗址,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不同于城堡的农村乡郊遗址,即为夏商周时代遗址。那时的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
西周
商代后期,公元前11世纪末,吴国先君太伯(泰伯)为了让王位给三弟季历,说服二弟仲雍,托言往衡山采药,离开陕西岐山周原,长途跋涉多里出奔到长江下游的“荆蛮”,在梅里定居,后来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建立了称为“勾吴”的国家,这也是江南第一个国家雏形开始形成。周武王建立西周后,追封太伯于吴国。
春秋时代
春秋晚期,吴国传至太伯19世寿梦时,国力强盛,开始称霸一方。吴王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四子季札。吴王寿梦想让明礼仪、有德才且才智过人的季札继承王位,但因为西周王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庶子分封制,所以季札一直退让。公元前年吴王寿梦死后,诸樊继位,他决意让位于季札,因此季札为避让王位逃至芙蓉湖北马鞍山(舜过山)下种地。吴王诸樊临终前,要把王位让给季札,季札不从。公元前年馀祭称王后,封延陵邑,季札号称“延陵季子”,江阴称为季札封地,遂有“延陵古邑”之称。江阴的文字记载也从此时开始。公元前年,诸樊之子光刺死馀昧之子吴王僚,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任贤使能,振兴吴国。吴王阖闾之子有多个太子,太子终累未立先卒,葬于江阴,即姬光太子墓,在现璜土姬墩山。吴王第八子葬于周庄伞墩。
战国时代
公元前年,秦国大举出兵攻打楚国,并于前年攻下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往陈县(今河南淮阳),这时的楚顷襄王急于和秦国求和结盟,于是在公元前年派才华出众的黄歇和太子熊完做为人质去到秦国,秦昭王将他们扣留了十年。公元前年,楚顷襄王病重,黄歇帮太子熊完装扮成楚使者逃出秦国。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继承王位,即楚考烈王,任黄歇为令尹,封为春申君,赐淮北12县,前年,因淮北靠近齐国,春申君请求考烈王献出淮北12县,改封于吴,江阴在其封疆之内,史称“春申旧封”。春申君担任楚相25年,在其封邑吴地25年中,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抑制水患,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在江阴即有开凿黄田港,北引长江水,连接太湖水以排涝灌溉农田;开凿申浦河,使长江水流入江阴;凿语昭渎,使之东通大田,大田名“胥卑”;疏浚芙蓉湖等。前年,春申君侍从李园恐春申君泄露“其女弟”、“立为王后”之事,乘楚考烈王卒之时,布置伏兵于“棘门之内”,刺杀了春申君灭口。春申君死后,葬于君山西麓东岳庙阶下。
秦朝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统一中国,置会稽郡,江阴地属会稽郡之延陵乡。毗陵为境内山名,汉高祖五年(前)将延陵乡改置毗陵县,县治所在今常州市,是江阴行政建置的开始,毗陵县在县境东部划为属乡,地界在暨阳湖以北,水北为阳,称为暨阳乡,江阴开始有“暨阳”之称,暨阳乡治所在地就在现在的长寿境内南侧的莫城弄——莫城。暨阳乡治所在地为何选择在莫城?因为莫城一带地属澄东高亢平原,附近并没有大的湖泊存在。汉代有个戍守边将领莫宠,为了抗击海盗侵犯,在长寿南垒土建城,称为莫城。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之九十二,《江南东道四.江阴军》记载:“古暨阳城,在县东四十里。汉时莫宠所筑,捍海贼翟焉,因名莫城。”古时莫城是军事重镇,清光绪《江阴县志》说莫城“垒土为城,四门规制犹存,为行旅孔道,士人称莫城衖衙。
汉朝
终西汉之世,暨阳又曾为江都、广陵、会稽之乡附。王莽建立“新”朝,将毗陵县改作毗坛县。刘秀建立东汉后,又将毗坛县恢复成毗陵县,隶属如故。汉顺帝永建四年(),分会稽郡为二:浙东会稽郡,浙西吴郡,毗陵县属吴郡,暨阳乡属毗陵县。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孙权据江东国号吴,置吴郡县,江阴以暨阳乡附吴郡县。
西晋
三国曹魏后期,大权落入司马氏家族中,晋泰始元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康元年()灭吴后统一全国,西晋地方行政机构为州郡县制,太康二年()设毗陵郡,置暨阳县,暨阳县由毗陵县的暨阳乡、原吴县的沙中即无锡县部分地区组成,仍建县治于莫城,这是江阴境内的第一个建置县。
东晋
自西晋发生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后,中原民众生灵涂炭,晋永嘉时期,北方燃起战火,而江南地区相对稳定,许多世家大族纷纷南迁,称为侨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永嘉南渡”。此时,司马睿建立了偏安的江左小朝廷,史称东晋,永嘉五年(),毗陵郡改为晋陵郡。
南朝梁
《江阴县志》载:晋元帝在海虞县北境侨置南东海郡利城县,以占流徙。南北朝时,宋元嘉八年(),宋文帝西迁利城县于武进之利浦(今璜土利城村),置利城县为实土,属兰陵郡,这是江阴境内第二个建置县。据宋《太平寰宇记》载:利城在奉国寺南,战国时筑,城名若曦城。但此时的古城仅仅根据军事需要而建,没有形成地方经济中心。公元年,陈霸先扶萧方智即帝位,改名绍泰,年仅13岁的南朝梁敬帝在绍泰元年()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将原暨阳县与兰陵郡利城县之地分设江阴、梁丰、利城三个属县,因地处大江之阴故名江阴,郡迁治江阴的君山之南,筑土城(现早废),在今江阴城西偏北处筑江阴古城,跨乾明(广福寺)、演教(城隍庙)两寺遗址,占地六百多亩。至此,“江阴”之名便开始见诸史册。话说为何在此筑江阴古城时,澄东民间有澄江、杨舍、莫城三地争建古城的传说。为了缓和矛盾,当时有人提出哪里先建成城墙,就把县建在哪里,于是,杨舍日夜挑土筑城,莫城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挑土并用木料绑扎做城,莫城一度改称木城街,而聪明的澄江人则利用本地优势借芦苇快速搭城而率先抢城成功,县城即最终定位于现澄江位置。
南朝陈
太平二年()十月,陈霸先即位称帝,国号陈,改元为永定元年(),这就是陈武帝,陈武帝封梁主萧方智为江阴王,以江阴郡域建江阴国,作为梁王朝最后的封地。陈至德元年(),江阴郡治迁到秦望山南麓的夏浦,陈统治者在秦望山麓筑舰浦城,又称夏城,即今月城沿山一带。“江阴国”仅为江阴王食邑与祠祀之地,治理仍然由郡县。永定二年()江阴王萧方智死后,被追谥梁敬皇帝,葬于江阴苍墩,该墓墩高2米,墩围米,呈长方形,墓墩周围有护陵河,南河上有石板桥通往当年祭祀场所苍山寺。萧方智死后,武林候萧咨子季卿和萧彝接续江阴国王位。
隋唐
隋开皇九年(年)文帝杨坚灭陈,江阴国除,又废江阴郡,将利城、梁丰二县域收并置江阴县,同年,晋陵郡改为常州,辖江阴县,利城废县为镇。大业三年(年)改常州为毗陵郡。唐高祖武德三年()置暨州于江阴县,复分利城故地为利城县,梁丰故地暨阳县,三县归属暨州。武德九年()废暨州,利城、暨阳二县再复并入江阴县。唐会昌四年(),江阴满四千户,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后唐
五代十国时期的昇元元年(),李昪废吴国睿帝杨溥自立改国号大齐,三年后,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南唐时杨吴政权,为了战争的需要改江阴县为江阴军,并兴建江阴城,城周13里,设军监使,屯水师战舰于江阴江上,江阴军只领江阴一县,军为行政区划名,与府、州同级,直属朝廷管辖。南唐时在江阴周庄陶城村筑陶城,该城为南唐时屯戍之所。
北宋
两宋时期,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江阴被纳入宋朝版图。在此期间,北方战乱不断,而江阴却迎来了和平发展时期,经济文化得到长足进步。北宋天禧四年()崔立出任江阴军知军后,征兵疏浚利港河,开横河六十里。景祐三年(),知军范宗古将文庙从观风门外迁至城内军治东南。政和元年()县丞于溥在黄田、蔡泾设置上下闸。水利搞好后,农业、手工业也发展起来。江阴城早在南北朝时代形成街市,到两宋时期已成为江阴地区的商业中心。城内市桥十字街口锁巷、南街、及北外闸桥至浮桥一带,商贩汇聚,百货云集。由于县衙在县前街,带动西横街、西大街也成为商业闹市。黄田港口成为商船出入的良港,这一带形成了繁荣的商品交易市场,时称“江下市”。
南宋
北宋末年,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势力进入黄淮流域,北方人渡江南迁,长江边的江阴显得空前重要。建炎元年(),南宋建立,此时金兵大举南征,企图灭宋,统一中国,江阴成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和韩世忠在江上的驻军要地。南宋政府为了加强对江阴海外贸易管理,于绍兴十六年()由两浙路市舶司在江阴黄田港东侧的光孝寺内设立市舶务,以江阴军签判为主管官、知县为监官,江阴成为江南财赋重地。绍兴和议后,宋金维系了20年和平局面,但绍兴三十一(),海陵王完颜亮率百万金军分四路南下。绍兴年间短期内,作为长江要塞的江阴三改为县,三复为军。
南宋咸淳二年(),江阴军签判赵良珂,率领宋军在江阴阻击元世祖忽必烈的元军南进,并率水师焚敌舟大败元军。德祐元年(),元军再次大举南下,文天祥的部将麻士龙为救常州,战死于虞桥;代知军李世修、签判陆焕降元,江阴军为元朝所夺,江阴城廓尽毁。这是江阴在历史上遭到的第一次浩劫。
元代
入元之后,至元十四年(),江阴军升为江阴路,置路总管府。至元二十八年(1),降江阴路为江阴州,不久又升做上州。元至正十一年()江阴城修复。
到元明鼎革之际,政治极端腐败,搞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蜂起,江阴成了朱元璋和张士诚争夺的地盘。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大将吴良在江阴大败张士诚,攻下江阴,吴良留守江阴城,吴良被封为江阴候,此时江阴州改为连洋州。
明代
明朝定鼎之后,社会较为安定,历经二百余年发展,已达极盛之世。洪武元年()恢复江阴州名称,次年改为江阴县。又把泰兴县、马驮沙(靖江)划归江阴县。入明之后,朝廷采取恢复生产的措施,并修复江阴城。至嘉靖年间,由日本浪人组成的倭寇,大肆掠夺我国东南沿海,江阴也是受害严重地区。江阴人民奋起抗倭,江阴知县钱金享修筑城墙,增设子城3座,身先士卒,壮烈战死在九里湾,江阴城幸得保全。崇祯八年(),江阴江边黄山修筑炮台,配置红夷大炮11尊。明末,万历皇帝长期朝务懈怠,作为地主阶级正直派政治势力代表如缪昌期、李应昇等的东林党人,参与了反阉党的斗争,而魏忠贤集团制造了“七君子事件”。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吴三桂降清,清兵从北京打到南京,夺取政权。
清代
清顺治二年(),清兵10万攻江阴。前江阴典史阎应元、江阴典史陈明遇、前训导冯厚敦等率领江阴民众抗清,死守81天,后因粮尽援绝,东北城墙被炸开,城被攻破,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兵屠城3日,全城幸免者仅53人。江阴又一次遭到浩劫,社会元气大伤,直至清末,元气仍难恢复。清道光二十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王朝腐败统治,战乱频频,江阴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积极反抗。太平天国兴起,清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克江阴城,置苏福省常州郡,领有江阴。同治二年(),江阴城被清军攻破,太平军退出,江阴县复属常州府。
民国后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元年()废府存县,江阴县属江苏都督府。民国三年()年,置苏常道,江阴县归苏常道。民国十六年()废道,江阴县直属江苏省。民国二十六年(1),日军侵占江阴后建伪政权。民国三十四年()抗日战争胜利,江阴县隶属江苏省江南行署。年4月22日江阴解放,后属苏南行署常州专区。年改属苏州地区。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改属无锡市。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我希望:乡愁文化将逐渐成为江阴的一片暖流,全民阅读、全民了解、全民回忆、全民参与、全民分享起来!每个人都以一己行动,保护历史乡土文化。
想北京白癜风医院可以治疗吗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jt/9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