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3日运营以来,累计为市民办卡7.2万余张,日均用车量达40000余次,其方便、快捷及公益性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传递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公共自行车的推行,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多样性选择,减少了对私家车、出租车及公交车的依赖,对改善我市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倡导“公务自行车”理念,全市350余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19000余人办理了公共自行车租赁卡,减少了对公车的使用目前,我市日均借车量在40000余次,平均单次借车骑行时间为20分钟左右,按每次借车骑行4公里计算,每日累计骑行距离约为16万公里,4个多月共计骑行220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转了552圈按100公里耗油9升计算,累计减少燃油约198.7万升淮北市政府秘书长根据bp中国碳排放计算器提供的资料“节约1升汽油=减排2.3千克‘二氧化碳’=减排0.627千克‘碳’”,由此计算得出我市公共自行车运营4个多月以来,共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为4570吨,减少碳排放约为1245吨与此同时,一辆辆绿色的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骑行,恰似一幅幅宣传画,时刻向人们传递着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在站点选址过程中,为了使站点选址更加贴近群众需求,1月18日至28日,我们分别在淮北日报、淮北精神文明网、淮北市容管理网以及淮北人论坛等媒体上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并根据市民反映集中的意见,对部分服务站点选址进行了调整,最终确定了100个服务站点选址
二是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淮北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把商业中心、公园广场、学校、居民小淮北市人事网区等群众出行的热点区域有机的联系起来,并推行“公共自行车+公交+公共自行车”的交通模式,实行24小时的通租通还,有效的解决“公交到不了、打车不划算、步行又嫌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公共自行车与公交车“无缝换乘”,不仅让群众体会到了“门对门”式的快捷服务,而且降低了群众的出行成本,为群众出行提供了“最后一公里”的便利如按日均使用量40000次,每次出行0.75元计算,运营4个多月来,已为市民节约出行成本400余万元,市民在享受出行便利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实惠
为缓解交通压力,解决广大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生活方式,今年年初,淮北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了公共自行车惠民工程项目采取“财政全额出资、专业公司淮北市天气预报运营、政府实施监管”的运作方式,总投资2690万元,初步签订合同5年,每年投资538万元,由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承建和运营管理先期在相山区中心城区和南湖景区实施,设置100个站点,投放3000辆公共自行车
四是提升了城市的生活品质目前,淮北市越来越多的市民选用公共自行车出行,减少了对机动车辆的依赖,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市民在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同时,大大挤压了摩的、三轮车的市场空间,达到了以市场手段根治摩的、三轮车的目的,对营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公共自行车由政府全额投资,突出公益性,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更彰显出城市的人文关怀之情,增添了宜居淮北市纪委网站宜业浓厚气息,使市民在享受“慢”生活的同时提升了幸福感、归属感造型美观、绿色动感的公共自行车在城市中流动,犹如一幅幅隽永绵长的风景画,凸显出“精美城市”的内在精髓,已成为“文明之城、精致淮北”的一张绿色名片(淮北市容局)
一是彰显了政府的服务职能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淮北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采取了“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经营模式,政府不再搞一手包办,而是向专业企业购买服务,政府负责日常监管,一改过去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良局面,能够有效保证运营服务效果在站点选址过程中,及时将选点情况在各类媒体上公布,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并针对反映集中的意见对部分站点进行了调整,实现了安徽省淮北市政府决策和群众意见的良性互动在运营过程中,坚持便民、利民,突出公益性,实行24小时智能看守、智能租车,2小时内免费租赁,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用车需求,广大市民实实在在的享受到政府惠民工程带来的福利,对政府施政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jt/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