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

陈氏陈氏讲堂之陈氏起源


中华陈氏一家亲

序言

陈姓在我国众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姓,现陈姓后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46%左右。陈氏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多地,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闽台、两广)陈姓则居于首位,占该区域人口的10.57%;在长江流域地区(江浙皖赣湘鄂川黔滇)陈姓位列第四,占该区域人口的4.86%;在北方地区(即除南方、长江流域以外地区)陈姓则退居第七位,占该区域人口的2.51%。陈氏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位,如今全球陈姓族裔九千多万。

从人口总量来看,广东为当代中国陈姓第一大省,该省陈姓人口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比例达14.7%,其次为四川、福建,三省陈姓人口合计可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33%。

各省情况详见下:

省别占本省人口比例(%)本省姓氏排名

福建14.01排名第2台湾12.21排名第1广东10.52排名第1含海南浙江7.74排名第1广西5.95排名第3贵州5.53排名第4云南5.36排名第4江苏5.27排名第3(含上海)四川4.8排名第4(含重庆)江西4.75排名第3湖北4.69排名第5新疆4.18排名第5甘肃4.16排名第4湖南4.11排名第6安徽3.58排名第5河南3.15排名第7辽宁2.98排名第5黑龙江 2.75排名第7山东2.57排名第7陕西2.24排名第7吉林2.15排名第8河北1.69排名第9(含北京、天津)

(以上数据已经多年,如有最新资料的宗亲请及时联系本群)

很多地区都出现“陈氏村”,一村一姓,几代同堂,相亲相敬,互帮互助,一片安居祥和,繁荣昌盛。随着国家提倡姓氏产业文化的发展,近几年,很多地区相继出现了“宗亲会”,“陈氏姓氏联盟”等一些民间组织,各执一词,众说分云,各种传说、派别层出不穷。为使广大宗亲更好地了解“陈”氏姓氏文化,了解“陈”氏的起源、演变与发展,本群从本月起,特开设“陈氏讲堂”,把收集多年的资料一一整理奉献大家。

陈氏讲堂之——陈氏起源(1)

一、黄帝后裔,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陈胡公本妫姓或姚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生于公元前年,是陈氏的得姓始祖。生五子,陈申公,名犀侯、陈相公,名皋羊,陈丹公,陈舟公,陈懿子。陈胡公是陈氏得姓始祖,陈胡公后裔,一本千枝,繁衍昌盛,如今族裔九千多万,遍及海内外,有据可考的可分完公、吴公、留公、衍公、亢公、全温公六大支系。历经三千多年,陈氏名人辈出。

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继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以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因此更加获得百姓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34世传至胡公满,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约公元前年(周武王建国第二年,周武王灭纣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国号陈。妫满根据胙土命氏的惯例,遂以国为氏称陈氏,号称陈满,为陈氏得氏始祖,陈氏从此开始。

陈满(生于公元前年)在位60年,薨谥胡公,史称陈胡公。王莽称帝建新朝,追封为陈胡王。葬在今河南淮阳县柳湖旁(现称龙湖),因湖水侵蚀,以铁锢之,故俗称铁墓。

大约在五千年前,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中原地带肥沃的平原。陈丰氏部落开始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定居生活,他们定居的地方,就在河南宛丘(今淮阳县)。颛顼国有“陈州之山”(《山海经·大荒南经》),这“陈州之山”便是宛丘。宛丘名声虽大,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为凸立在茫茫无垠的平原上,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宛丘,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现今残存的宛丘,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已。

商朝末年,商均的后裔中一个叫遏父(也称阏父)的人,前去投奔周国,担任了陶正之官,因其制陶技艺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追封先贤遗民,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陈,以取代虞遂之后的陈国,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胡公,故又称胡公满。今陈胡公妫满的墓在河南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

陈国的国都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宛丘。陈丰氏部落虽最早见于典籍记载,但这个部落一部分融入了黄帝家族中,另一部份却在史记典籍中销声。

《陈风》曾谈到东门有榆树,榆树即白榆,至今仍为黄河流域及淮北一带的重要树种。车门池水清澈见底,池边白榆成林,想来那景致相当美丽。故《诗地理考》说:“毛氏曰:东门宛丘,国之交会。戴氏曰:陈诗多言东门,必陈人游息之地。范氏曰:择高之地而荒乐焉。”宛丘东门应是城内一处风景幽雅的场地,陈国臣民游乐的场所。

宛丘曾是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太皋氏的故都,因而城北一里许有画卦台。“相传伏羲于蔡水得龟,始画八卦之处。”城西北三里许有太皋氏陵即伏羲墓,占地约五顷有余,俗称人主庙。墓周产蓍草,高至数尺,前有石碑。号“伏羲墓”。当然,这里有一些建筑是历代加修的。但春秋以前太皋陵与画卦台存在,且为陈国君民游乐之地。如在这里登高望远,二十里内景色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的快事。近年在宛丘一带挖掘出不少陶片、筒瓦、板瓦以及古城墙的夯土层。虞舜子孙在舜时处于极盛时期后,夏朝一度衰落,商朝略有好转,自周文王将长女嫁给妫满并受封于陈后,地位开始显赫起来。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的陈国,备受文王之子武王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王尊宠。

东周初年,陈国原与蔡国、郑国同为中原大国。陈国的国都宛丘,就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城东三里,城周围绕以东蔡河。陈国全部领土位于豫东大平原上,:淮河支流的清水河、茨河、黑河、西明河、惠济河分布在东境,由北西南注入淮河;淮河的另一条大支流颍水,和颍水的一些小支流如柳涉河、贾鲁河、沙河,则从西境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当然这些河流的名称,大多都是因历史上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形成的。不过颍水则是二三千年以来的老名称,只是其支流沙河,古代叫濮水。陈国在周武王初封时不过周围百余里之地,但在周初封建诸侯中,有近八百个诸侯,据周朝封建制度规定:四海之内分为九州,州方圆千里。每州建有方圆百里的诸侯国三十个,方圆七十里的诸侯国六十个,方圆五十里的诸侯国一百二十个。九州总共有一千七百七十三国,还有这些诸侯的附庸国没有计算在内。同时规定公爵和侯爵国家,方圆百里;伯爵国家方圆七十里;子爵和男爵国家,方圆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小国,则成为其邻国的附庸。陈国既是侯国,方圆百余里,而且位于川泽纵横,平坦无垠的肥沃的中原地带,是古代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的优越地域,且相传是伏羲太皋氏的都城,可见其地位形势的重要了。

陈国的领土都在平原上,不但土地平坦肥沃,且沟渠纵横,有灌溉之利,再加气候温和,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是物产丰饶的富庶之区。因此,陈国靠着天时、地利发展很快,到了东周初年,同蔡国、郑国等国都成了中原地区的大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后来的陈国国君不能励精图治,臣子也不能赤胆忠心匡扶社稷,君荒于上,臣嬉于下,政治腐败,国势很快便衰落下来。公元前年,楚惠王以兵北伐,杀掉陈国最后一位国君陈闵公,陈国灭亡。

自妫满封陈至陈闵公亡于楚,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年。









































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
山西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jt/66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