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北市 > 淮北市交通 > 百科知识普及厕所革命的前世今生
当前位置: 淮北市 > 淮北市交通 > 百科知识普及厕所革命的前世今生
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中国兴起“厕所革命”破解乡村治理难题。
厕所革命的背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指出:“发展中地区将近一半人口(25亿)仍无法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到年,全球(基础卫生设施)也将只能有67%的覆盖率,远低于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所需的75%覆盖率。”
虽然自年以来,没有任何卫生设施可用和直接在室外方便的人数已经减少了2.71亿,但仍有11亿人,15%世界人口处于根本没有卫生设施可用的环境生活。令人震惊的是,在印度约有6.5亿人仍是露天排便--占了全世界露天排便人数的60%。
排泄物会污染食物和水源,引发肠道疾病,造成每年万未满五岁的儿童丧生,比艾滋病和疟疾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数还高。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考古证据显示,冲水式马桶从大约公元前年起便已存在,只是形式有所不同。但当代的冲水式厕所用水量是人均每日饮水量的10倍,在用水和排污网络不发达的地区显然就不太适用。因此,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正把精力和知识投入这个不怎么好听但实际上很重要的问题,并
想出了一些巧妙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强调,国际社会必须把改善卫生条件置于年后的全球发展框架的核心位置。
改厕,成为中国各地“重要民生工程”
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地区厕所简陋,粪水暴露、蚊蝇孳生,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高发,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巨大灾难。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爱卫会组织开展“两管五改”活动,清理整治环境,建厕所、管粪便、除四害,突出对人畜粪便的管理。
20世纪80年代,推动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爱国卫生运动。20世纪90年代,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中国农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将改厕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相关决定,在中国农村掀起一场“厕所革命”。
厕所革命的经过中国80年代前,不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如厕这件事都是一个挑战。当时的厕所条件简陋,基本是无隔挡的集体上厕所模式,几堵围墙,一排蹲坑,臭气熏天。胡同巷子的人家共用一个厕所是常事,冬天尿液结冰,夏天臭味弥漫,附近居民戏称通往厕所之路为“尿尿路”。
当时外国人来中国上厕所的体验就是4个字——哭、笑、叫、跳。哭,恶臭让你泪流满面;笑,众人一起蹲坑,面面相觑;叫,夏日里厕坑里的蛆不停蠕动,让人惊叫;跳,脏水弥漫,立足之地甚小,跳跃着上厕所。即使这样,能及时赶上空位还是件幸运的事,很多公厕外一到早晚高峰期都排着长龙。
为了解决这一尴尬,借助年亚运会举行的东风,北京开展了一场浩大的厕所整治行动,即“厕所革命”。
新世纪以后,中国城乡“如厕难,难于上青天”的状况已基本解决,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年,中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已从的7.5%提高到了76.1%。但如娄晓琪所言,厕所依然是我们基础设施的短板,关键是观念和意识问题。在很多城市,厕所建设还没有纳入城市规划环节且总体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卫生水平不高,水电耗费严重。而在广大农村,尤其在北方农村,仍以收集式旱厕为主,很多不合格、不卫生。此外,公民文明如厕的意识还有待提升,如厕不文明导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时饱受诟病。
年截至年底,中国中央累计投入了82.7亿元改造农村厕所。
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表示,解决好厕所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要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中国农村改厕的目标是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年达到75%,到年达到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在农村继续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环境卫生的整治,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文明村镇建设。年政府又将农村改厕纳入深化医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中国启动以农村改厕为重点的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快速提升。
年10月17日,中国爱卫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召开的全国农村改厕工作现场推进会。会议指出,农村改厕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重大民生工程,各地要充分认识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要性,明确目标任务,统筹项目资源,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实现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规划目标。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已经迈入旅游大国行列。在旅游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今天,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的主攻点是什么?我想,不妨推动一场厕所革命。
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不断提升旅游品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年7月16日,习总书记在吉林省延边州调研时,了解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他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场“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国外80年代,菲律宾政府鼓励在城市建造带化粪池的水冲厕所,并在年至年分期实施农村厕所改良计划。年,基于日本著名旅游观光点没有公厕,或者即使有公厕也肮脏得无法使用的状况,日本成立了著名的“日本公厕协会”。
根据印度年通过的全民教育法,印度最高法院年10月下令地方当局要在6个月内为所有公立学校学生建立10万个“生物降解”厕所。
印度政府曾在年推出旨在向农村地区普及卫生设施的中央农村卫生项目;随后在年,又推出了全民卫生运动,但都收效甚微。截至年,只有47%的印度家庭拥有卫生间。年莫迪总理发起“厕所运动”,“家家有厕所”的口号在印度颇为响亮。
但印度水资源协会的工作人员扎克·快特表示,“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对许多人而言,在住处附近解手,即使是在厕所,也是非常怪异的。”因此,推广厕所还需印度人民转变观念。
印度乡村“厕所革命”:要当村干部家里必须有厕所成为硬性条件;除此之外,网友表示此项新规不应只适用于竞选者,参与投票的选民家里也应配有厕所,也能减小印度女性野外如厕遇到风险事件的发生。
厕所革命具体措施年3月,娄晓琪牵头的首都文明工程课题组,对北京长期存在的公厕问题展开调研(《我所亲历的“厕所革命”》)。以往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公厕问题成为社会科学的规划研究课题,在中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也是罕见。他们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运作机制掣肘、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文明意识缺陷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观念滞后,并在《北京日报》等媒体展开讨论,发起“首都城市公厕设计大赛”。
江苏农村改厕工作走在中国前列
江苏省将改水改厕列入全省农村新五件实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委常委会重点工作、省政府十大重点工作百项考核指标和全省卫生工作重大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并颁布《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出台《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管理办法》,从政策法规层面有力推动了全省改厕工作的顺利开展。
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淮北高氟和污染严重地区改水攻坚方案》、《关于继续推进淮北农村改水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水工作的意见》。
江苏省农村改厕经历了粪便管理、卫生改厕、无害化改厕等阶段,年之前以试点为主,通过开展改厕普及村活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此后,江苏省委、省政府加大行政推进力度,宣传发动,增加资金投入,科学实施改厕。
年开始,江苏省加大改厕资金投入力度,每年纳入年度预算,实行分地区补助并不断提高标准,年已提高到元/户。年截止年,江苏省共投入改厕资金56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22.37亿元。同时,采取先改厕后筹资、农户自备建筑材料或投工投劳等灵活的方式筹措群众改厕资金12.2亿元。为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制定《江苏省农村卫生改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改厕资金财政专户,实行专户储存,定期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江苏省建立爱国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农村改厕项目申报审批、进度月报、统计年报、评估分析等都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年将60万座改厕任务分解落实到全省60个县、市(区)、个镇、个村,确保农村改厕任务落到实处。各项目村按照项目明确的进度,逐月排出工作量,落实任务到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对改厕材料、施工单位或工程监理进行招标,保证工程质量、数量,加快改厕进度。
年,盖茨基金会启动了他的“马桶重建计划”。这一计划面向全世界约2.6亿没有下水道系统可用的人们,旨在通过技术升级,建设不用上下水,不用接电,建造、运作和维护总费用人均每日几美分的马桶,以提供低廉、卫生、可持续的如厕服务。
截至年9月底,全国所有省份以及兵团均制定了厕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浙江、江西、广西、西藏等8个省份召开了旅游厕所建设省级部署推进会;北京、上海、湖北、广东等11个省份以及兵团成立了省级旅游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及协调小组。厕所革命的各项配套措施、扶持政策等也不断推出,绩效考核等组织保障举措不断完善。山东每年从“两区一圈一带”财政资金中安排2亿元用于旅游厕所改扩建工作,并安排各类旅游统筹资金1.2亿元,以奖代补方式,用于旅游厕所建设;广西积极推动落实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明确规定了土地划拨方式;云南对纳入全省年度建设计划的旅游厕所建设项目,推动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并实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商铺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吉林成立全省旅游厕所建设专家督导组,设立旅游厕所革命示范奖,同时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为乡村旅游经营户安装环保厕所;甘肃把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作为“文明城市(单位)”、“卫生城市(村镇)”、“生态乡镇(村)”、“A级旅游景区”等创建活动评比验收中的必备要素,实行“一票否决制”,积极完善各类绩效考核机制。各地正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厕所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
据统计,从年到年,北京共新建、改建公厕多座,改建通下水道的溢流粪井个,扩大公厕面积1.6万平方米,增加坑位个,多座公厕基本上实现了水冲。全国很多地方也紧跟北京步伐,包括在广大农村,也积极推行符合当地环境的卫生厕所,比如山东的“三通沼气式”、河南“双瓮漏斗式”、辽宁的“四位一体六栅式”、宁夏的“双高式”、江苏的“三格式”厕所等,中国的厕所问题开始有了缓解。
年截至年底,中国改造农村厕所万户。截至年底,中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74.09%。
中国江苏截至年,全省累计改建农村卫生户厕万座,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提高38.7个百分点,达94%,其中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2%。江苏省农村改厕绩效评估显示,寄生虫病感染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1.8%、36.7%。
“厕所革命”开展以来,全国共有26个省以及建设兵团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就“厕所革命”作出了明确批示,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厕所建设进展喜人。截止年11月,各地已经完工和开工的旅游厕所就达到座,占全年总计划的%,预计全年的实际建成数量将大大超过计划目标。
社会反应基层卫生部门官员表示,农村厕改推动了农民传统卫生习惯的改变,有助于带动普通农民更新卫生观念。随着改厕健康教育和卫生常识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接受了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等卫生习惯。
农村厕改等工程让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家里有卫生厕所,村子有了专人保洁,还有车辆清运、垃圾也有地方填埋。“越来越多人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员付彦芬指出,农村厕所问题不仅仅是气味难闻,更重要的是卫生隐患大。
付彦芬说,人畜共患病的问题在农村地区十分常见。此外,农村地区80%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余种,常见的有痢疾、霍乱、肝炎、感染性腹泻等。
农村厕改使得农民肠道等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例如,山西南部绛县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之后,已经帮助6万多农民告别蚊蝇滋生的老式旱厕,当地肠道传染病减少46%、蛔虫病减少40%,蝇虫密度降低90%以上。
中国卫生部门官员表示,中国农村厕改工作是改善环境、防治疾病的治本之策,有力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民众文明卫生素质的提高,保障了民众的健康。
中国厕所简史距今五千年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里发现的一个土坑,被视作中国厕所的起源。
周代,厕所被称为“井溷”。“溷”原专指猪圈,至秦汉则兼猪圈与厕所两重含义。
古时对厕所的重视,起于秦汉,盛于唐宋。
秦汉时,厕所分蹲、坐两式,区分男女,并有隔断。汉代尤为重视隐私和使用的方便,并增添了通风设计。唐朝专设“司厕”的官员。进入宋朝,汴梁等大都市的公厕已具行业性质,有专人管理。清嘉庆年间出现了收费公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上下建厕所、管粪便、除四害。
上世纪80年代,以筹备亚运会为契机,中国拉开“厕所革命”序幕。主要从卫生防病角度入手,以改变厕所“数量少、环境差”的现状为目的。
90年代,在厕所质量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厕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新世纪,厕所的设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有那些中医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jt/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