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4月下旬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安徽省一季度GDP达到.7亿元,GDP同比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全国排名第十位;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一季度同比增长(实际增速)5.2%,高于全国4.8%的增速0.4个百分点,一季度同比增加量为.6亿元,安徽一季度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平稳。
在安徽16个地级市中,一季度GDP总量最高的依旧是省会城市合肥,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5.3%,是唯一一个超过2千亿档的城市;芜湖市再度起飞,首次突破千亿元,独占千亿档,达到.67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全省第三);滁州市以.3亿元,排名第三。一季度,铜陵市.2亿元、池州市 .9亿元、黄山市 .4亿元,分别排在倒数后三位。
在同比增速与增量方面。16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超过全国4.8%的增速,10个城市超过全省5.2%的增速,其中,滁州以7.4%的增速高居全省第一,池州增速7.2%、芜湖增速7%紧随其后,均达到7%的增速。与年4季度相比,蚌埠一季度增长实现“转正”,同比实际增速0.3%,但是名义增速为-0.79%,同比增加值减少4亿元,所以一季度“蚌埠住了”负增长吗?其次是淮北仅增长1.3%、铜陵增长2.6%,此三市增速分别位居倒数后三名。
值得一提的是,为何淮北一季度增速如此之低?从产业结构来看,一季度淮北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0亿元,同比增长2.8%。但是第二产业(传统工业、制造业等)增加值.3亿元,同比下降1.8%。可以看出,是第二产业煤炭等行业持续下滑所致,其中,一季度淮北煤炭行业增加值降幅从5.1%下降至9.2%。
此外,黄山旅游业受疫情影响非常之大,尤其是长三角疫情,其一季度GDP仅增长3.3%,除蚌埠以外,黄山同比增量仅11.9亿元,排名倒数第二;铜陵增量24.05亿元,排名倒数第三!对比之下,合肥一季度GDP同比增量.88亿元、芜湖增量.99亿元、滁州增量91.50亿元,同比增加量全省排名前三。可以看出,滁州与芜湖一季度不仅GDP总量全省前三,增速与增量也是前三!
综上分析,一季度总体来看,安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尤其是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一季度长三角地区疫情多点频发的情况下,安徽一季度5.2%的经济增长来之不易!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jt/1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