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

話題安徽淮北南山長壽之鄉


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lx/191121/7628437.html

南山村長壽老人群像。記者汪莉絹/攝影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是常見的祝福用語,安徽淮北市有個南山村,不但名字寓意佳,更是遠近知名的長壽村。

據說當地長壽的秘訣,在於生態環境好、水質富含礦物質,以及民風淳樸、鄰里和諧的生活環境。南山村有句順口溜說:「長壽南山走一走,人生至少九十九。」當地令人艷羨的長壽文化,吸引不少遊人前來探秘。

南山村漢文化博物館。

南山村地處淮北市區東部臥龍山腳下,是個擁有豐富歷史古蹟和文化底蘊的小村莊。南山村現有4,多人,其中九旬以上者逾百人,八旬以上者超過人,還有多位百歲以上的人瑞,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今年歲的石大爺,是南山村百歲人瑞之一。石大爺的女兒表示,石大爺平時早睡早起,每天都會到村裡走走,平時吃稀飯和饃,肉類吃得少,偶而喝兩杯酒,但愛抽菸和聽戲。他身體硬朗,行走自如,是南山村長壽的代表。

南山村的長壽亭。

除了生態環境好、水質富礦物質等,據說愛喝「端午茶」,也是當地人長壽的原因之一。南山村鄰近的「抱元洞」,生長遠志、柴胡、丹參等多種中草藥,上山採茶是南山村的古老傳統,村民堅守至今。每年的端午時節,村民將摘好的草藥整理清洗乾淨,把莖葉剪成兩、三公分長左右,蒸過並晾曬,再炒製成茶。相傳三國名醫華佗曾至此採藥救治鄉民,「端午茶」為當時流傳至今的傳統。

南山村村口廣場,矗立著一座高達12.99公尺高的老壽星雕塑,是南山村的地標之一。除了長壽文化,南山村還有許多旅遊資源,村口處有棵距今年的古「唐槐」,以及清代鄭氏古民居等景點。為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南山村近年打造核桃園、桂花園、菊花園、杏園、梅園、桃園等「六園」,為遊客增添旅遊新樂趣。

由高處俯瞰南山村景色。

南山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犁下藏劉邦」的傳奇故事。當地曾挖掘出漢畫像石以及漢墓等,並建有漢文化博物館,相當獨特。最早在南山村發現漢畫像石的,是淮北一位書畫家。年他在南山村附近發現一塊石頭上有畫,畫面上一龍一虎,張牙舞爪,呈欲搏鬥之狀,雕刻細緻,經考證為漢代石刻。隨後,在南山村一帶山上,又先後發現「車馬出行圖」、「后羿射日圖」等20多塊漢畫像石,並被保護下來。漢畫像石是漢代特有的藝術形式,生動地展現漢代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

淮北南山村漢文化博物館內,設有多個常設展覽廳,展示南山漢文化遺存、杜集民風古韻、南山長壽文化等內容,為南山村增添文化旅遊魅力,也為淮北民眾提供一個了解漢代社會面貌的文化場所。

戶戶種石榴鄉村風情好

榴園村石榴園,開展特色農業旅遊。

以煤礦興市的淮北市,近年來將「黑金」轉換成「綠金」,大力發展農村產業旅遊經濟。其中,淮北烈山區的榴園村,以當地盛產的石榴為出發點,發展生態旅遊。短短幾年時間,已成為中國大陸六大石榴基地之一。當地家家有果園,戶戶種石榴,美麗的鄉村風情,吸引眾多遊客前來看榴花,摘石榴。

烈山區烈山鎮的榴園村,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龍脊山自然風景區。榴園村種植石榴的歷史久遠,可追溯至千年以前,當地現今仍有明清時期留下來的近千畝古石榴園,當地人稱之為「明清石榴園」。

榴園村的四眼井。

過去,榴園村因地處山區,土地貧瘠,交通不便,村子閉塞,導致民眾生活較艱苦,外地姑娘都不願嫁入。當時還有民謠唱道:「山高坡陡路難走,砂礓石頭硌腳心;全村沒有一口井,有女不嫁榴園村。」現今榴園村裡還留一口「四眼井」,見證那段篳路藍縷的艱難歲月。

塔山石榴,已成為大陸知名的石榴品牌。

近年來,當地重視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經濟,瞄準「綠金」,將荒山綠化與發展以石榴為主的經濟果林相結合,扶持石榴產業發展,鼓勵農民種植石榴。如今,石榴已成為榴園村的支柱產業。榴園村生產的「塔山石榴」連連獲獎,已成為大陸知名的石榴品牌。當地人表示,「塔山石榴」的特點是果皮青黃色,呈紅色或淡紅色,皮薄;籽粒大、呈馬齒狀,紅白色,核小而軟,當地也是「中國軟籽石榴基地」。

當地以榴園村為核心,發展生態旅遊,打造「四季榴園」景區,建立大陸第一座石榴博物館等。「四季榴園」景區由宋莊風景區、塔山風景區、趙莊風景區、石榴博覽館景區等主題園區組成,主要景點有榴花溪、明清石榴園、參井、丹井、蓮花池、榴園民俗館、塔山寺遺址、趙瓦房古村落、龍吟湖、米糧壩、八里崗水庫等。

隨著景區的發展與完善,「四季榴園」已成皖北地區名氣響亮的鄉村旅遊地。遊客來到這個美麗鄉村,體驗「春夏觀賞石榴花,金秋親手摘石榴」的樂趣,品嘗多汁甜香的石榴,不虛此行。

美酒之鄉白居易做詩讚揚

古法釀造口子酒。

淮北市素有「美酒之鄉」之稱,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加上優質水源,自古以來釀酒業興盛,所釀的酒清澈似玉露,馨香勝芝蘭,受歷代文人墨客的追捧與讚揚。

淮北濉溪的口子酒歷史悠久,可追溯至2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古濉溪是汴河入濉之口,俗稱口子;因其交通便利、水肥土沃、氣候宜人,逐漸形成口子鎮。又因當地水質好,糧食優,地理條件適合釀酒的微生物群生長。釀酒業逐漸興起,並因地得名,稱為「口子酒」。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宋侯血盟會諸侯,所飲之酒就是口子酒。

孔子編纂的「詩經.商頌.烈祖」,就描述了濉溪人以酒祭祖祈福的習俗。口子酒的特點是「香氣馥郁,窖香優雅」,歷朝歷代對其讚譽頗多,諸如「濉溪名酒到浦口,南京全城皆飄香」,「隔壁千家醉,開壇十里香」等。曾在濉溪附近居住的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留下「濉水清憐紅鯉肥」、「相扶醉踏落花歸」等詩句。

年後,當地創立「國營濉溪人民酒廠」,吸取當地酒坊的百家之長,傳承濉溪大麯酒古老的釀造技藝,釀製屬於皖北特有的優質白酒,定名「濉溪口子酒」,即今日中國大陸十大白酒品牌之一的口子窖名酒,也是大陸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口子酒的獨特風味,來自其傳統釀酒工藝、特殊酒麯以及儲酒方法。據酒廠人員表示,口子酒採用「大蒸大回」蒸酒工藝,這是口子窖秉持傳統風骨的靈魂。此工藝盛於明清,蒸出的酒品質極佳。此外,還有獨特的「菊花紅心麯」。另外,還有「三步循環儲酒法」,將酒放在酒窖中儲存一定年限,使酒質穩定和達到最佳狀態後才會出廠。

今日的口子酒廠,還保存有著六百多年的老窖池,以及經歷不知多少歲月的老酒窖,酒窖裡珍藏著許多年代久遠的老酒罈子,有些老酒醰上還是用古老的「豬膀胱」密封,手法相當古老,據說是明末清初留下至今的珍釀,也是口子酒廠的「鎮廠之寶」。

啥湯、地鍋雞色香味俱全

啥湯圖/本報淮北傳真

位於安徽北部的淮北市,因地處江蘇、山東、河南及安徽等四省交界之處,飲食文化極具多元性和包容性,特色小吃和美食眾多。談起淮北的美食,不能不提到「啥湯」和地鍋雞。當地有句順口溜說:「淮北一寶,『啥湯』最好。」

「啥湯」這個名字,還是乾隆皇帝御口親取的。相傳乾隆某次下江南時,路過淮北,感到肚子餓了,恰好路邊有家老太太煮雞湯,乾隆就坐在路旁喝了一碗,覺得美味無比,湯裡還有麥仁,乾隆問老太太說:「這是啥湯?」老太太年齡大了,耳朵也背,沒聽清楚,就重複了一句:「啥湯?」乾隆誤認為這湯的名字叫「啥湯」,後來,「啥湯」名字就叫開了。

「啥湯」有些地方稱為「撒湯」。「啥湯」與普通蛋花湯外表看起來很像,做法和用料講究。當地人說,「啥湯」是用母雞等十多種原料熬製成高湯,做的時候先把雞蛋打碎放入碗中攪勻,然後用煮沸的高湯沖出一大碗浮著蛋花的「啥湯」,再放上幾顆煮熟的黃豆、火腿丁、幾根海帶絲或香菜等。「啥湯」的特點是鮮、香、燙,淮北一帶的民眾大多把「啥湯」作為早餐,可以就著油條或燒餅吃,吃得美味又幸福。

若說「啥湯」是淮北民眾日常生活美食,「地鍋雞」當屬淮北民眾逢年過節必吃的特色菜。

「地鍋菜」相傳起源於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湖區,因漁家生活船上條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爐,爐上放一口鐵鍋,煮一鍋菜,鍋邊貼滿麵餅,餅借菜味,菜借餅香,美味可口。

淮北的「地鍋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餚,鍋裡有雞肉,鍋旁貼滿麵餅,既可吃到滑嫩的雞肉,品嘗可口的雞湯,還能大口嚼著一半香酥、一半吸滿湯汁柔軟的麵餅,多層次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ibeizx.com/hbsjt/12589.html


当前时间: